1. 评论文章

      【评论】怎样看懂石齐的现代艺术?

      分享到:
      作者:魏东平来源:大连晚报2014-06-16 10:31:28

           影影绰绰的人形,斑驳错落的光影,朦朦胧胧的意境……无法朗辨,内心却涌动着无限的愉悦与幸福感觉。1月11日以来,沈阳大学美术馆人头攒动,“卢浮宫归来”石齐精品画展,首站放在了东北最大城市沈阳,其间著名画家石齐、收藏大家郭庆祥联合接受了记者和观展者的采访。“石齐近期作品我们有些看不懂。”成了惯常的开场语,我们该如何解读石齐?那些恍如幻境般的画面蕴藏着怎样丰富的艺术空间?如何界定石齐的艺术地位?郭庆祥再次语出惊人:“在艺术上,石齐比我们早走了几十年。”

          艺术品的个性化

          “卢浮宫归来”石齐精品画展已经落幕,本次画展共展出了62幅石齐的精品画作,其中不乏早期享誉全国的代表作品:创作于1965年的《家乡变江南》,表现的是当时农村科技试验田的场景,画面上稻浪起伏,农业专家和农民蹲在田埂上笑容满面,洋溢着丰收的喜悦;《飞雪迎春》表现的是知识青年建设农村的鲜活场面,画面构图饱满,人物栩栩如生;创作于1976年的《活到老学到老》,画面上董必武坐在沙发里,面带微笑,拂卷阅读,这幅人物画当年参加北京画院迎春画展时,董必武夫人前往看画,曾感动得恸哭……

          “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石齐的作品也很具象,带有鲜明的时代感。这些画代表了石齐写实主义画风的杰出成就,即便是在今天,它们仍不失为中国画的顶峰之作,具有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。”郭庆祥说。

          石齐1939年生于福建一个贫苦家庭,母亲一人为养活全家十三口老少终日劳作,祖母在其出世后,为减少生活负担,捆棉被自焚。童年的经历造就了石齐百折不挠的性格,他自幼酷爱绘画,放牛时满山满墙画神话故事、戏剧人物。十岁应邀为剧团绘布景,小画家名号从此叫开。1958年,石齐先后考入厦门鹭潮美术学校、福建工艺美术学院,学习水彩、水粉、雕塑和油画等。1963年分配到北京二轻装璜设计研究室,那时,他常去琉璃厂、中央美院、故宫绘画馆临摹名画,尤崇徐渭、八大山人。作品多在专业报刊发表,并先后拜黄胄、李可染、刘海粟为师,笔墨大进。1972年,石齐创作的《飞雪迎春》、《迎春》参加全国美展,《迎春》获金奖,从此一举成名。石鲁先生评价说石齐是位前途无量的青年画家。1976年调进北京画院成为专业画家,当年,他创作了泼墨大写意巨幅作品《人人都在幸福中》。1979年,石齐接受文化部创作组安排的任务创作表现周总理1961年参加泼水节的画作,当年,巨画《泼水节》在全国美术界引起轰动,被誉为“70年代是石齐年代”,此画展览后被中国美术馆收藏。

          上世纪70年代的石齐就已经是享誉全国的大画家,沿着这条路顺风顺水走过来会怎样?面对记者的提问,石齐呵呵笑答:“哎哟,那我好过死了,画好卖,还做官……画传统画,大概没有人能超过我吧。”

          到底什么是传统?

          进入80年代,石齐却突然淡出了人们的视野。“艺术家不应该关注市场,应该给后人留下更多优秀作品。”石齐说,“有些画家注定要孤独和失去。”

          “石涛有言"笔墨当随时代"。”郭庆祥说,“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石齐的传统画创作已经达到了高峰。但那些大多是任务画,独立性不足,缺少独特的艺术个性。幸运的是,作为一个敢于引领时代的艺术家,石齐较早地觉醒了。”

          立志变革的石齐请山水画家杨达林刻印章“三象”,又请花鸟画家郭石夫刻印章“一画白发”,开始了追求“三象合一”的艺术探索。那是一条无人走过的需要极大勇气的创新之路。“足足5年时间,没出几幅作品,极少参加画展。只在解决一个问题墨与彩融合,因为传统画中的墨与彩太难融合在一起了。”石齐感慨说,但相对于技术上的难题,更大的困境却来自于内心:“没有人理解。我画传统,85%以上的人都叫好。我画现代,只有百分之二三十叫好,更多的人看不懂。一个真正的艺术家,一定是不断创新、刷新和引导审美,一定是超前的,而不是跟着他人的意见去绘画。”

          “许多画家,缺少的就是石齐的时代感和创新的勇气。”郭庆祥说,“那时的中国画坛仍旧是"老牛拉破车",全国美展上的作品自我个性很差。时代在前进,美术界却非常保守,还停留在以画得像不像为标准的层面上,传统画在一片叫好声中自我陶醉,故步自封。许多画家因此挣了大钱,躺在传统上吃传统,画出来的古人、竹子,千人一面,千画一境,就像图解,没有丝毫自己的情感和创新。传统是我们祖先的创造,荣耀应该归于祖先。传统里有了你的东西,才是活传统,画家只有加进自己的情感和时代性,才能创作出当代最好的艺术品,你才能成为未来的传统。”

          1982年,应中央美术学院邀请,石齐为人物画研究生班授课,现场作画《澜沧江畔》,画面上一位少数民族少女怀拥孔雀,大块着墨的裙裾幻化出婀娜的体态,恍如超凡脱俗的仙子。著名画家李琦观后称石齐为“色墨统一的大师”。对于石齐“多种风格合一于画面”的尝试,同样有着创新精神的李可染先生说:“很难,如果能够统一在一起那是最好的画”。1985年,石齐的《佛道茫茫》等十幅作品参加了北京、香港“三山五岳”美术作品联展,画风迥异以往,争议颇大,贬褒均存,李可染观展后赞其新颖。寥寥的支持者成了石齐心中的支柱,他就这样一路前行,拉着传统往前走。

           商品画和艺术品的区别

          站立于《西双版纳》前,郭庆祥仍激动不已,画面上浓淡铺陈的墨彩之中,一位女孩宛若出浴的天仙,远方似有青山环抱,秀水潺潺,给人无尽的遐想。“你再给我画一幅怎么样?”郭庆祥笑问道,身边的石齐摇头说:“画不了,那时的感觉已经没有了。”这也是郭庆祥青睐石齐的可贵品质:“做收藏,不单研究艺术品本身,同时还掌握艺术家的创作态度。石齐不同于那些商品画家,他绝不画没有真情实感的作品。其实在我看来,那些商品画家靠媚俗谋生也没有错,错在我们某些收藏爱好者把艺术品和商品画混淆了,你花艺术品的价钱去购买商品画无异于烧钱。再过几十年,艺术品的价格可能增长了几十倍,商品画可能一文不值了。所以我一直提倡提高大众的审美水平,只有审美意识提高了,才能分辨出什么是千篇一律、流水线作业的商品画,什么是真正的艺术品,也才能慢慢地看懂有真实情感的石齐绘画艺术。”

          “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唐诗宋词?因为有想象空间,具有抽象性。就像鸟的叫声,听着很美,你愿意听,但你懂吗?一首好的曲子本身就是抽象的,但全世界都喜欢听,也听得懂。好的艺术作品是有共性的,都是有情感的,能打动人、感动人,心里产生无限的幸福感。”郭庆祥说。

      more...
    1. 艺术观点
    Powered by SiteMagic © UC&Manage
    Processed in 0.056(s)   2 queries by cache
    update: